找到相关内容132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的三解脱门

    菩萨和诸阿罗汉所共证,也是小品般若波罗蜜卷七所强调的不落两边,即“不证无相,亦不堕有相”,大智度论卷三一有一极好的论证可供参考:“有为实相,即是无,???无为有相(指能舍而不能取或指执著空见),则是有为。”有为法指诸行无常、生生灭灭,无为法指涅槃寂静、不生不灭,为什么说有为的实相就是无为,因为一切有为都是缘起生、缘起灭,能离我、我所的系著,就能悟入无我、我所的实相,此实相确实是非我生、非我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140448.html
  • 佛法与科学,因缘与四圣谛——阿含经义概说

    无为”。无为是不生不减、不增不减、永恒不变的。除了虚空之外,还有真常之理、普遍性原理、因果定律等也是无焉法。几何学上的毕氏定理说:“凡直角三角形,其斜边之平方等于其余二边之平方和。”这个定理,恒久而真,是无为。“凡人会死这句话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是事实,但毕竟还是常真,所以也是无为。   在物理学上,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运动...

    黄兆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4064392.html
  • 佛教基本教理

    世间有为是生灭法,涅槃寂静印,是印定出世间无为是寂灭。依次序先说无常,因无常故苦,苦故不得自在,不得自在故即说无我。无我即是由因缘生灭法示出空的理性。乃知无常无我,即能趣于解脱,到达涅槃寂静的境域。而诸法无我印,即是贯通有为的无常,与无为(不生灭)的涅槃,可以把三法印统一为同一理性。那么,为何又要分为三法印呢?这是从人的根性领悟及实践不同上而分立的:如有些人从无常门而悟入,即成‘空解脱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0840028.html
  • 十二处

    佛教则不但将现象有为视为存在,甚至连不生灭变化的常住不变无为也都归于存在之中。在此意义上,阿毗达磨的法处之中,就包含了有为无为,此点与原始佛教的性质不同。部派佛教的阿毗达磨之中显现的各种概念,...行。(4)不包含于五蕴中的无为。  [参考资料]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三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七十一、卷七十四;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五(本);《识身足论》卷三、卷十二;《阿毗昙甘露味论》卷上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...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642964.html
  • 《俱舍论》概述

    俱舍》三十卷。」 《俱舍》的七十五 《俱舍论》将一切分为有为无为。凡依因缘造作而有时间的迁流,染净的差别,即是一切世间的现象,均属有为;离有为的性质,离一切作用的状态,含有灰身灭智的涅盘义的,属於无为。 阿达磨多以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的三科作为的分类依准,《俱舍论》承此而复采用《品类足论》的色法、心法、心所有法、心不相应行法、无为的五位,作为的类别。虽然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351534.html
  •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(八)

    这种思想是与印度思想不同的,印度思想认为“真如无为,下作诸法”,可见无为缘起在印度原是下可理解的。印度中的绿起都是有为绿起,生灭的现象原需生灭法去引起,而无为只是生灭法中的必然之理。  由《大乘起信...中。  法界,在玄奘的翻译中定义为法性,贤首宗继承了此义,因此法界缘起又称为法性缘起。如果按印度的观点,法性是属于所显之空性,属于无为无为是下能缘起的。但贤首宗不满意这样的说法,它的主要目的恰...

    吴淑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265674.html
  • 略议南北传佛教的“无宗派运动”

    我们可以发现,很多宗派在核心旨趣上是相同的,以下略举南传、中观和唯识为例。   南传阿毗达摩中,分出概念,缘起无为。所谓概念,是我们凡夫依名言而有所执取。所谓缘起,是缘起轮转所呈现的刹那生灭的名色法。所谓无为,是超越缘起的涅盘。   部派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,为了解释业力的轮转,在刹那生灭的缘起之后更立“三世实有法体恒有”说。有学者就依言取执,便有了法执。为了批评这增益的法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295613.html
  • 夏坝仁波切讲因明

    了解和正确认识一切有为无为的规则,比如何为无常的道理等,第二,破斥邪论。原来有一种误解,认为有外道的地方,才需要因明(来破斥外道论),宗喀巴大师说,因明也用来破除疑惑,大倡学习因明。   在藏地,...建立在经量部和唯识的基础上的。   一、色体,   真谛,是存在的本性,俗谛,是存在的现象,包括有变化的有为,和不变的无为。分三部分,色体,识体,非色非识体,汉译叫做不相应行法。   1、外色,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0138005.html
  • 非同一律: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──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辨微

    问题上的分析极为复杂和深刻,现依本文论题所及,仅简略分析一下中观学派的观点。  从佛教的概念体系来看,此类超越性本体既自体恒常,必属无为。此概念可分为二类,一是理性所悬设的超越性本体,一是指普遍而常存的真理。依佛教的立场,前者实系由于理性的错误分别而产生的虚假概念,因而决无真实性可言;后者作为真实的无为,并非是指一种实体性存在,并非是指现象之中、之后、之上别有某种真实存在之实体,而只是指诸法性空...

    吴可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150150.html
  • 十八空义解释

    1)内空、(2)外空、(3)内外空、(4)空空、(5)大空、(6)第一义空、(7)有为空、(8)无为空、(9)毕竟空、(10)无始空、(11)散空、(12)性空、(13)自相空、(14)诸法空(一切...涅槃。”  (7)、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,所谓五众(蕴)十二入、十八界等。无为法名无因缘,常不生不灭如虚空。今有为二因缘故空,一者无我、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,不可得故空。有为空者,有为法相空,不生不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2167784.html